这个春天,我们和互联网庭审不期而遇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4日 | ||
2020年,本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年份,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与众不同,刻骨铭心。而疫情中的每一个个体,无一例外,生活与工作注定被其影响、改变。 初十上班,接到上级法院的通知,为了保证防疫期间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法院将开通审判庭互联网开庭系统。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有一定的原因和环境铺垫,对于它们,一个认识、了解、接受的过程自然必不可少。比如戴口罩,疫情来临前,生活中人们很少佩戴口罩,大多数群众不懂得口罩的正确戴法,更不了解这戴与不戴、戴对戴错间的差别。结果,疫情初期,全国就出现了许多没有戴口罩的人,也因此引发了诸多矛盾,感染者有之,受罚者亦有之。 互联网庭审,同样是个新生事物。5G时代,视频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人人皆可操作,但于我而言,十多年法官生涯中开庭无数,村委大院里、百姓炕头上、医院病床边......各种场景的开庭都尝试过,唯独“视频聊天”式的互联网庭审,却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 庭审开始前,在技术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有条不紊地将互联网庭审系统调试好,账号登陆,信号传入,双方当事人、律师、法官的画面顺利地出现,声音逐渐清晰顺畅,开庭笔录的版面也被调试出来,庭审随即通过无形的网络开启跨越空间的审判。适用的法律不变,开庭的流程不变,开庭的方式却发生了改变,伴随着这种改变,作为法官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内心认同、接受它,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当事人学好、用好、参与好互联网庭审。好在,我向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的心态、规范的操作加上当事人的配合,最终,我的首次互联网庭审圆满结束。庭审结束后,当事人纷纷为互联网庭审点赞,觉得这种与时俱进、足不出户庭审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健康安全,是真正的司法为民举措。 有鉴于此,之后每次互联网庭审前,我们都会提前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特别是对身处外地,受制于疫情无法到庭参审的诉讼参与人,我会推荐引导他们通过互联网参加庭审,对于愿意使用互联网庭审的当事人,书记员也会耐心指导他们提前下载、熟悉互联网庭审有关程序,帮助他们顺利参加庭审。学好、用好互联网庭审,这不仅是抗“疫”非常时期的“战”时需要,更是互联网时代践行司法为民的一条新途径。 今后,针对路途遥远、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我们可以继续沿用互联网庭审,减轻当事人奔波之苦,打破地域阻隔,用现代科技架起正义审判的桥梁,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理念。 风鹏正举,未来可期。 愿待春暖花开,一切安好。 交通事故团队法官 鞠海峰 |
||
|
||
【关闭】 | ||
|
||
地址:山东省荣成市伟德东路平致巷2号 电话:0631—7593037 7592368 邮编:264300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荣成法院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