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这里启程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9日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立案庭的王世霞。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在这里启程》。 时光稍纵即逝,转眼间到荣成法院工作已经4年了,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奶奶送我来荣成坐车的时候,路上逢人就说:“我孙女考上法院了,是一名法官。”那份骄傲溢于言表,踏进荣成法院大门的那一刻,我满心欢喜,我跟家人一样对这份职业充满期待,渴望在这个法律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更期待穿上法袍的那一天。 刚来院里的第一年,我被分配到民二庭给孙文丽法官做书记员,真正投入到工作中的时候,我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身边的同事每天都在卷山案海中奔波劳碌,白天开庭,晚上加班,每天做着不同却又相似的事情,记开庭笔录、送达传票、整理卷宗、草拟法律文书、剪贴报纸公告、接打电话、接待各式各样的当事人,这些繁杂琐碎的事情就是我的日常。有一次我们开庭,一个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指着法官就骂,还扬言要到家里找她,可是孙法官仍然有条不紊的开完了整个庭审,结束后我就问她:“当事人这样对你,你会对法律失望吗?不觉得委屈吗?”她很淡定的说:“现在当事人的法律素养还没有那么高,只要我们坚持,以后的法律环境会越来越好的。”我鼻子很酸,却没有再追问,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心里想原来当法官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受万人敬仰,很多时候会受些委屈。那段时间我很矛盾,我心里想着投身法治事业,守护公平和正义,却在繁杂琐碎的工作里感到厌倦乏味;我呼喊着为人民服务,却在当事人的不理解前失望委屈;我渴望成为一名法官,却没有真正读懂“法官”二字的含义。而身边的法官前辈们,面对案多人少的压力,不计个人得失,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案件,每一位当事人,他们的不计病痛、默默奉献,它们的尽职尽责、耐心细致,它们的执法如山、公平正义,让我又对自己重拾信心,重拾小小的法官梦。 2016年4月,我调入立案庭,立案庭墙壁上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是我在接待当事人时内心的准绳,我到立案庭的时候,正好赶上“立案登记制”改革,最明显的感受是案子越来越多了,而且当事人说的最多的“有事就找你们法院,因为你们的判决书好使。”在立案庭每天接触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有把对被告的怨恨转嫁到我们身上对我们进行谩骂的,有喝醉酒把材料狠狠甩到我们身上的,有耍浑故意推倒我们办公电脑的,有11点来立案却定了12点高铁票嫌我们立案速度慢的,每天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立案大厅,让我心情沉重,而且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来立执行案子,她说他爸妈早就离婚了,爸爸几年前发生交通事故去世了,妈妈一直不给她抚养费,也从来都不来看她,她现在跟爷爷奶奶生活,但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爷爷还偏瘫了,她特别想见到她的妈妈,问我能不能帮她找到妈妈,听了她的陈述我很心疼,这么小的孩子,在同龄人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却承受着那么多经济和生活压力,我就主动给她联系了执行的同事,后来执行到一部分抚养费,但是她想见到妈妈的心愿却未能实现。当时快中午了,我就请她吃了午饭,给了她打车的钱回家,她说:“阿姨,你虽然比我妈妈年龄小,但是我觉得你就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听了也很欣慰,我感觉到法律也是有温度的,我所做的工作也是有价值的。那一刻,我萌发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我希望在一次次的诉求之间,法律变现为守护,公平回归人间,法治也变得有温情。 现在,我是一名法官助理,我相信来法院的年轻人都曾有一个法官梦,他们可能也像我一样,有过憧憬,有过失望,但那份最初的梦想从未远离。我尚不是一名法官,但我有幸与众多优秀的法官共事,我见证着他们的辛苦与努力,也目睹过他们的委屈和辛酸。他们并非钢筋铁骨无所不能的战士,只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生活中,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是温柔的妻子、是忙碌的丈夫、是慈祥的妈妈、是严格的父亲、是贴心的儿女,但在工作中,他们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人民法官。他们肩扛国徽,手握法槌,他们用其瘦弱的肩膀和微薄的力量扛起数倍于他们的重担,坚定前行。正是他们坚守着捍卫着中国梦的正义底色,也正是他们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为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搭建起了世界上最牢固的基石,那是法治的基石!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的法治梦在这里扬帆启程,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历练的像前辈们一样从容,我期待在这条法治梦的道路上一直守护着对法律的信仰,我期待我的小小的法官梦同中国的法治梦一起成长。 |
||
|
||
【关闭】 | ||
|
||
地址:山东省荣成市伟德东路平致巷2号 电话:0631—7593037 7592368 邮编:264300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荣成法院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