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理讲情理 只为案结事了人和——记荣成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一级法官 常晓庆【“年度政法人物”候选人风采展】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25日 | ||
近年来,常晓庆先后从事刑事、民商事、行政审判工作,审结各类案件1800余件,努力用过硬的专业诠释着司法的良知、公正,不断锤炼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技能;曾获得荣成“十佳政法干警”“红旗个人”等称号,其带领团队多年被评为“金牌法官团队”,荣誉的背后是他初心如磐的使命坚守和一心为民的不懈追求。 人物心语 “司法无小事,每一起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只有在每一场专业的审判和善意的调解中传递司法的温暖与公正,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常晓庆
厚植为民情怀 以耐心促案解 从事审判多年,常晓庆深知在办案时既要尊重老百姓朴素的正义观,也要深入研判案件本身的基本事实,要把人性情感与法律理性同时注入调解过程,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体察公众普遍认可的公正要求,帮助老百姓真正打开“心结”,才会让老百姓顺心、放心和舒心,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在一起拆迁引起的行政赔偿案件中,老张的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被强制拆除两年多时间,老张先后提起不履行法定职责之诉、确认违法之诉、行政赔偿之诉等一系列诉讼,始终没有和行政机关达成共识,诉至法院要求行政赔偿300余万元。因案涉争议已历时数年,“积怨”较深,老张的预期赔偿数额较高,且受限于传统观念影响和法律认识程度,老张对法院立场存有质疑,若简单针对当事人诉求作出判决,极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诉讼,争议将无法实质化解,调解无疑是最有利于保护老张合法权益的处理方式。 因此,常晓庆在准确把握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数次前往老张家耐心沟通,向他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和赔偿标准,使老张了解到,理性让步促成调解是最佳选择。通过有效搭建起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信任桥梁,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多次联合社区、街道、行政机关等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共同探寻解纷路径,促使行政机关主动从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的角度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通过多次的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逐渐意识到调解路径的宝贵价值,最终愿意回到理性解决争议的良性轨道上。 经过不懈努力,这起困扰老张多年的争议最终以调解的方式得到化解。老张如约拿到80余万元赔偿款后,感叹地说“这么多年来,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你能不厌其烦耐心听我诉说,我心里舒坦多了。法官的工作,我们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我们非常满意!” 一纸判决非终点 解了“法结”解“心结” 判决解决纠纷体现的是法律的尺度,调解化解矛盾体现的是法律的温度。在一起涉及21人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21名工人均为被告从事保温一体板安装及附属作业工程工作,因被告未按时支付工人工资,欠付劳务费共计90余万元。经多次讨要未果后,工人们决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常晓庆明白,该案属于群体性案件,如果简单“一判了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裁判结果很可能会引发后续诸多问题。于是,他从情理法的角度,积极与被告方进行释法说理,同时用心用情反复对工人们释法劝解,试图打开他们的心结,通过一次次真诚的沟通、一次次耐心的解释,渐渐他们从起初的对抗情绪,到认可法院所做的工作。随后常晓庆便积极组织双方开展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达成限期履行协议,有效减轻群众诉累,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给常晓庆最大的启示就是,作为法官,一方面需要耐心倾听,通过“拉拉家常、诉诉情理”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另一方面需要认真疏导,用当事人能听懂、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法律适用。这种倾听与疏导并用的方式,往往更容易与当事人产生共情,帮助法官在调解过程中更准确、更顺畅地找到矛盾症结所在。回顾此案,常晓庆这样感叹道:“实现‘案结’是法官的法定职责,追求‘事了’则是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从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延伸司法触角 护航健康成长 作为法官,他深知,不仅要有把案子“结出去”的责任,更要有“定分止争”的境界。法律适用仅是法官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对法官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来说,不仅要谙熟法律规则,还要通晓事理和法理,做好判后答疑,“通俗化”思维模式在化解涉“民”纠纷中尤为重要。面对案件,既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办案,更不能只求“结案了事”,不求“案结事了”,尤其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要认真聆听各方声音,尊重老百姓的朴素情感和公平正义观,探出案件的真相,引导向善的力量,尽最大努力弄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真实诉求,理清每一件诉讼案件背后的逻辑,让案件的每一方当事人都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你们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疏于对未成年子女的照顾和教育,未能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履行监护职责,现向你发出《家庭教育令》……”
在审理一起侵害未成年案件中,常晓庆发现被害人父母存在家庭教育管护不到位的问题,于是依法向被害人父母发出首份《家庭教育令》,联合荣成市检察院、市妇联、慧佳心理咨询工作室召开一场特殊的“家长会”,对被害人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纠正监护人的失职行为,建议父母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心理状况,通过共情、积极关注、平等对话等方式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多一些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发现有不良行为要及时管教,谨慎交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经过一番耐心劝解,受害人父母表示,其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失职行为,今后将按照《家庭教育令》的要求,担负起监护教育职责,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审判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审理与判决,工作的价值恰是体现在尽心尽力后的无愧初心。法律是刚性、有力量的,但司法的过程可以充满温情,必须拿出足够的耐心和诚心,才能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让每一起纠纷在司法裁判中终结。 |
||
|
||
【关闭】 | ||
|
||
地址:山东省荣成市伟德东路平致巷2号 电话:0631—7562811 12368 邮编:264300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荣成法院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